中國全國人大星期二(3月11日)閉幕,近3000位代表在半小時的議程內,表決通過七項決議草案。對此,海外民主人士說,為期一週的議事幾乎未聽聞任何反對聲浪,除了再次彰顯中國“橡皮圖章”式的假民主,也是中共緊握“刀把子”維穩的結果。一位“被旅遊”的中國異議人士告訴美國之音,國保等一行七人押著他一人在外地旅遊了近兩週,陣仗之大讓飯店人員也大呼前所未見。
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星期二下午3點舉行閉幕儀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高層領導依例出席,不過,因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因“呼吸道感染”告假,改由人大副委員長李鴻忠主持。
全體人大代表在出席2884人、缺席45人的記錄下,僅花了24分鐘就表決通過七項決議,包括關於政府工作報告、2024預算執行與2025年預算的相關決議、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報告等七案,平均表決時間每案不超過四分鐘。
回顧這一週來的人大議事,各項議程進行順暢,幾無反對聲浪等雜音,而中國傳媒也一片唱好“中國式民主”,少有針貶時政之犀利。
兩會期間,維穩力道加大
對此,分析家說,除因兩會早已是淪為表演性質的“橡皮圖章”外,部份原因也是中國多年來加大維穩的結果,因為早在開會前,全國各地的異議人士、訪民就遭當局嚴守死防,並啟動讓他們離京的“被旅遊”、監視或軟禁等維穩工作。
一位因議題敏感、處於安全考量不便具名的異議人士私訊告訴美國之音,他自2月28日就被帶到外地至今,“今天(人大)閉幕,明天(3月12日)才回去”,前後“被旅遊”近兩週。
他說,派出所教導員、維穩辦兩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和朋友一共七人押著他一人,“以維穩的名義來(公費)旅遊”,維穩人員每天上傳幾張公幹的照片就交差了事,“一起玩,何樂不為”,但這七人陣仗之大除歷年之最外,也讓“三觀一致的紅二代飯店老闆”驚呼前所未見。
這位異議人士還說,由於經濟下行,中國各種社會矛盾加劇,惡性事件頻繁發生,包括農民自生自滅、年輕人躺平等等。因此,基層少有人關注兩會這種年度政治大戲,因為跟他們的生活沒關係。
他也感嘆,兩會早已淪為表演性質,而中國這種集權體制不可能有民主。
另一位也是因議題敏感、不便具名的異議人士則告訴美國之音,他今年在南京感受到的維穩情勢“相對平靜”,除聽聞進出北京的盤查比較嚴格外,其他維穩力道較不明顯。
不過,他也同意,兩會越來越“像電影節的走秀”,僅存的功能或是仍可以一窺中國官場的運作,但總理記者會取消後尤其沒有看頭,也和人民的生活越來越脫節,例如,他說,中國集採藥質量問題,包括“麻藥不睡、瀉藥不瀉”的惡質療效已,但此次兩會竟毫無相關討論或解決提案。
另外,這位異議人士說,上星期政府報告宣示“城鄉居民基礎退休金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人民幣)”尤其是一大笑話,他說,這些官員、人大代表的一餐餐費可能就吃掉20元人民幣的好幾倍,怎麼好意思提出這樣的漲幅方案。
另外,中國知名記者高瑜2月25日也在前身是推特的X社媒平台發文稱,早自2月21日開始,包括她在內的“北京一批敏感人士已經被上崗,計劃要‘被旅遊’的,都被打了招呼”,包括維權律師莫少平的事務所也被國保進駐。
高瑜至今未再更新發文。
中國維穩開支年增7.3%
台灣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星期二在台北出席一場有關中國兩會影響力座談會時,也關切中共日益緊縮的“刀把子”維穩力道。
根據該會發布的新聞稿,沈有忠表示,中共經濟壓力雖未緩解,但“軍費與公共安全支出(維穩費)卻分別有7.2%、7.3%的高增長幅度,超越GDP增長5%目標”,他說,這凸顯中共持續強化國安政法系統的維穩力度,透過“槍桿子”和“刀把子”來鞏固一黨獨大的政權,其中,軍費擴張程度尤其引發鄰國與全球民主國家的關注。
根據中共上週三(3月5日)公佈的2025年財政預算報告,中國今年編列1.784兆元人民幣(約2498億美元)的國防支出,年增7.2%,增幅和去年相同,另外,代表維穩相關經費的公共安全支出則年增長7.3%,高達2428億元人民幣。
對於中國維穩力道節節升高,位於澳大利亞首都雪梨的民主中國陣線澳大利亞分部監事張小剛說,中共每逢兩會、六四等政治敏感時間,例行對異議人士啟動維穩工作,且多年不斷維穩的結果,已形成一條產業鏈,包括公安、國保等人都是靠這個產業來維持生計。
張小剛自己也有親身經驗,他說,他自1998年就遭中共當局禁止入境,但後來曾改名換姓成功入境過,只不過,還是難逃國安人員的抓捕,他說,當時國安人員對他仍很客氣,除帶他上餐館吃好吃的,還在談及西藏問題時,直接談了當地對他說,下次他若再入境,可以陪他去西藏“旅遊一下”,讓張小剛強烈感受到,這群國安人員靠維穩名義,明目張膽拿點好處、貪污的行為令人髮指。
張小剛: 中國式民主鬧“笑話”
張小剛也分析,中國是獨裁體制,沒有民主,兩會也只是個“橡皮圖章”過場。他說,中共口中的中國式民主其實師從蘇聯式民主,也就是“裝模作樣搞一套好像議會的體制,但這個議會體制是完全受控的,不允許有反對聲音的”,因此,中國反對派人士若死磕發聲,都得冒著生命危險。
他說,改革開放期間,中共為擺出政治改革的樣板,對反對聲音的寬容度略為寬鬆,但也只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不能跟中共的重大政策不一致,其中一個經典的案例是來自台灣的民主人士黃順興。
曾任台東縣長的黃順興於1985年利用赴美探親轉往中國定居後,一路從台灣人大代表高升至人大常委的職位。
根據台灣媒體人亓樂義的形容,黃順興在中國從政期間,“秉性如常,敢言不諱”。
例如,黃順興在1992年4月的人大會議上,一度想起身,針對《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舉手發言反對時,不是遭大會主席忽視,就是在他自行發言“放炮”時,強行把他的麥克風消音,逼得他當天以退場表達無言的抗議,並於隔年辭去人大常委一職,為他在中國的從政之路劃下休止符。
以黃順興的失敗為例,張小剛說,中共上週頻頻向台灣年輕人招手,還說要讓他們體會“中國式民主”的舉動,根本是一大“笑話”。
張小剛告訴美國之音:“當然是個笑話啦!就是說,你一個(台灣)人生活在自由的社會裡邊,你怎麼會去嚮往一個把你給噤聲了、不讓你隨便說話的這麼一個(中國)社會。”
不過,張小剛警告,習近平的執政野心之一是統一台灣,因此,他在無力對台發動武力攻擊前,也會對台發動軟性滲透,透過這種體驗“中國式民主”的無效喊話,試圖滲透瓦解台灣內部,軟硬各一手。
台北 —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