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與美國貿易戰的升級打擊了中國出口,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星期三(3月5日)在其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儀式上宣佈,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維持在5%左右,並投入比去年更多的財政資源,減輕美國貿易關稅上調和“世界百年變局”帶來的影響。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可能對我(中)國貿易、科技等領域造成更大衝擊,” 李強在進行政府工作報告時坦言,並警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多邊貿易體制受阻,關稅壁壘增多,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在家庭需求低迷、房地產產業債務危機延燒、年輕人就業困難之際,中國與美國不斷升級的貿易戰威脅中國龐大的工業體系,使其經濟面臨更大壓力。
李強承認,中國經濟成長回穩的“基礎還不穩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別是消費不振”,並指出“就業增(加)收(入)面臨壓力”。他承諾將“大力提振”家庭需求和消費。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中國罕見地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將今年財政赤字目標設定在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4%左右、比去年提高1個百份點。分析人士表示,此舉將為北京提供更大空間來應對經濟放緩。李強也承諾推出“專案行動”計劃刺激消費。
北京計劃今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約1,790億美元),高於2024年的1萬億元。其中,3000億元(人民幣,以下同)將支持最近擴大的消費者補貼計劃,包括對購買電動車、家電和其他商品的補貼。
中國家庭支出佔經濟年產出的比重不到40%,比全球平均低20個百份點,但投資相對高出全球平均20個百份點。經濟學家一直呼籲北京對經濟資源配置進行長期重整,包括稅制、土地和金融體系的改革,建立更完善的社會安全保障網。
李強承諾解決供給與消費之間的差距,實施財政改革,提高地方政府收入,並刺激家庭支出。但官方尚未就這些措施給出實施的時間表。
李強在報告中表示,地方政府將獲準發行專款債券4.4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000億元。此外,北京也計劃發行5,000億元專案債,為主要國營銀行注資。
貿易戰不斷升級、中國將推出“提振消費專案行動”
李強宣佈的2025年度經濟增長目標與法新社對分析師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但專家表示,考慮到中國面臨的經濟挑戰規模,該目標有些雄心勃勃。
李強在報告中提出,在力爭今年實現2%通膨率的背景下,中國城鎮將創造1,200萬個新就業崗位,誓言要讓內需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官方設定的5%目標,但這是透過後期刺激措施才實現的,民眾普遍感受不到。
儘管中國每年有1萬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許多中國民眾仍抱怨工作和收入不穩定,因為僱主削減價格和業務成本,維持在外部市場的競爭力。
中國生產商面臨國內需求疲軟和美國貿易環境更加嚴峻的壓力,開始尋求轉向其他出口市場,卻又擔憂價格戰加劇將擠壓其盈利能力、以及新市場對中國商品設置更高貿易壁壘的風險。
自美國新政府上任以來,美國已將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在既有基礎上增加了20個百分點。中國也宣布對美國新關稅採取報復措施,下週將對包括大豆、豬肉和小麥在內的一系列美國農產品徵收高達15%的關稅。
“我們擔心他們(美國)會再漲10%,然後再漲10%,” 在中國生產書包、會說話的泰迪熊、文具和消費電子產品的戴夫·方(Dave Fong)說。 “那才是大問題。”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琳(Lynn Song,音譯)表示,與特朗普的全面關稅相比,北京目前的反制措施“相對溫和”,但“隨著事態進一步升級,採取更強烈回應的風險也在上升。”
中國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星期三在吹風會上表示,政府將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制定行動方案和配套政策,會盡快推出實施。
(本文主要依據了路透社和法新社的報導。)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