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取消小額包裹關稅豁免陰影下 中國跨境電商如何尋求新出路?


跨境電商平台Shein和Temu的標識。
跨境電商平台Shein和Temu的標識。
美國取消小額包裹關稅豁免陰影下 中國跨境電商如何尋求新出路?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59 0:00

隨著美國計畫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額包裹關稅豁免(de minimis rule),中國跨境電商的低價出口模式正面臨嚴峻挑戰。 Shein、Temu等平台的銷售成長放緩,部分商家獲利嚴重壓縮。面對這一市場變局,中國電商企業正迅速調整策略,包括轉向“半託管”模式、加速海外倉建設、拓展中東、拉丁美洲、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尋找新的成長點。

美國將取消小額包裹豁免,中國電商銷售下滑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計畫取消800美元以下進口商品的小額包裹關稅豁免,這意味著中國電商出口到美國的低價商品將不得不繳納高額關稅,極大削弱其價格競爭力。這項政策調整將直接影響中國跨境電商企業的定價與競爭模式。

儘管美國政府於2月7日宣布暫緩取消豁免,但市場反應迅速,美國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明顯變化,導致中國電商銷售大幅下滑。

彭博社2月12日引述彭博交易分析平台(Bloomberg Second Measure)的數據報道,Shein自2月5日在美國銷售額五天內下降16%-41%,Temu同期銷售額降幅達32%。報道指出原因與消費者擔心支付額外費用而延後下單有關。

《金融時報》2月23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Shein內部預計2024銷售額將成長19%,淨利降至10億美元,下降近40%。但Shein尚未公佈最終財報。

中國媒體《晚點財經》2月14日的報道亦證實,多位來自兩家電商平台的服裝、家居、飾品類賣家證實了店鋪銷量出現波動下滑,也反饋平台的應對措施,包含Temu放寬半託管核價,不再要求亞馬遜6-7折。

分析認為,消費者對潛在稅收增加的擔憂導致下單意願下降,而Shein和Temu也紛紛調整策略,以減少市場波動的影響。例如:Shein推出“爆單計畫”(2月12日)-透過站內外流量扶持,提高國際市場銷售;Temu 計畫3月起引進自主定價的第三方店鋪,降低對「全託管」模式的依賴。

此外,路透社2月18日的報道稱,Shein執行董事長唐納德·唐(Donald Tang)在2月17日致信投資者稱,儘管面臨挑戰,Shein的增長仍然強勁,但知情人士透露,Shein可能會在倫敦IPO時降低估值至300億美元。

除了Shein和Temu等跨國電商平台,向平台供貨的個體商家也面對衝擊。在廣東的Temu商家、小紅書部落客廖小姐以書面答覆美國之音稱,“部分熱銷斷貨、還有政策因素,銷售數據簡直慘不忍睹”。

廖小姐表示,美國關稅政策對Shein、Temu影響較大,隱性成本大幅上升,物流時效變慢、庫存週轉力變低。

Shein和Temu推出“半託管”模式,加速海外倉建設

面對美國即將調整的關稅政策,中國跨境電商平台正加快從“全託管”向“半託管”過渡,以提升物流時效、降低政策風險。

“全託管”意味著商家提供貨品,電商平台全權負責倉儲、配送、售後等環節,而“半託管”則允許商家保有一定自主權,負責部分營運和庫存管理。

廣東的Temu商家廖小姐表示,美國關稅政策將大幅提升物流成本,影響庫存週轉率,而“半託管”模式為跨境商家提供了緩衝空間:“近期美區'“半託管”模式的流量大幅增長,商家可以通過海外倉來應對未來的政策變動。”

事實上,相關議題在中國社媒湧現熱議,湖北電商賣家“Temu營運筆記”在小紅書發文指出,美國關稅政策變動對賣家的影響包含成本壓力劇增、平台模式需由全託管切換半託管、定價策略混亂。而因應策略包含短期的優先清倉低利潤商品、半託管模式降低風險;長期佈局則是工廠直髮搭配本地艙備貨的供應鏈優化、同步佈局TikTok shop和獨立站等多平台分流、以及合規升級高門檻品類。

深圳跨境電商通路商蕭先生認為,“半託管”的本質是要求商家把貨備到美國的平台倉,待消費者下訂單後從本地發貨,銷售更快、用戶體驗更好,在“客戶第一”的邏輯下,半託管模式可說是市場的選擇。然而,商品入艙的備貨成本提高,對個體商家的資金門檻變高,將導致“很多商家玩不起”,雖然這對平台而言可能卻是好事,可以挑選優質商家參與重資項目,通過更高效履約和有競爭力的價格留住消費者。

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的中國便宜服飾品牌Shein的攤位(2023年11月28日)

台北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戴志言指出,“半託管”代表物流作業的遊戲規則改變,以及平台和商家的利益和責任的轉換。從過去的「同包同倉」改由未來商家自行負責中國到美國貨倉的貨運和小額關稅,平台則負責出貨和處理訂單。

他告訴美國之音:“考驗每一個平台的財務以及他供應鏈調整的速度,過去都是從中國匯集在深圳上海,做最後的組裝打包,然後到美國進關的時候就一包一批給個別的消費者。那現在這個模式很可能變成最終的組裝點就拉回到美國,那我的供應來源可能開始降低中國比亞比重,有些加勒比海國家從加勒比海國家出發,有些密集。”

戴志言指出,對於具備一定規模的供應商而言,為了規避因貨物集中在同一貨櫃並通過正式報關渠道而面臨25%或10%關稅的額外徵收風險,採取分揀分包的策略,儘管會增加物流和運營成本,但仍能保留一定的利潤空間,使其在美國市場的實體配銷網絡持續運作。

多元市場佈局,拓展新興市場

不過,對於規模較小的微型供應商來說,他們沒有國外的運輸管道,無法負擔複雜的物流和分裝成本時,一旦無法獲利則會考慮放棄與平台合作,並轉移到非美國市場維持全託管模式。

深圳跨境電商通路商蕭先生便指出,跨境電商訂單量下降僅發生在個別區域,像是加徵關稅的美國,要因應政策導致的階段性銷量下降,商家首先可調整做生意的地域,像是在非洲、拉美地區尋找增量。

美國首都華盛頓Temu消費者影片顯示的Temu app。 (2023年2月23日)

“如果我能找到對的市場,我的量也可以不下降,”蕭先生對美國之音說:“我不要做區域化生意,做成全球化的、或者相對每個市場都均衡一點,這樣某一個市場的變化,對我生意的影響會降低很多。”

蕭先生主營的電商管道包含Shein、速賣通(AliExpress)和美客多(Mercado libre)。他強調,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電商用戶數成長非常快,網路成長的紅利仍在,加上中國產品確實具有高性價比。他表示,美國市場人口基數紅利大,且人均消費力高,是跨境電商“不錯的市場”,但若受制於關稅問題,市場吸引力會下跌。像是手機或數位產品,歐洲、俄羅斯、中東等市場甚至比美國好。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