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週一(1月27日)表示,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和德國汽車巨頭寶馬已在歐盟最高法院就歐盟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的進口關稅提出異議。
這兩家汽車製造商都在中國生產電動車,此前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吉利和上汽集團已經向歐盟法院(CJEU)提起訴訟,反對高達35%的額外關稅。
「我們注意到這些案件,並期待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委員會發言人奧洛夫·吉爾(Olof Gill)告訴法新社。
布魯塞爾於10月底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額外關稅,此前一項反補貼調查得出結論,中國政府的支持不公平地削弱了歐洲汽車製造商的競爭力。
此舉正值歐洲汽車業因高昂的製造成本、電動車轉型停滯不前以及來自主要市場中國的競爭加劇而陷入危機之際。
BMW表示,這些關稅“不會增強歐洲製造商的競爭力”,因此提起訴訟,尋求“廢除這項規定”,以“保護其利益”。
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在聲明中表示:「這種反補貼的關稅損害了全球活躍公司的商業模式,限制了電動車向歐洲客戶的供應,因此甚至可能延遲交通運輸部門的脫碳進程。
,其理由是北京在「作弊」而不是競爭。
北京一直否認其產業政策不公平,並已就歐盟關稅向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提出申訴。
北京隨後對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實施了“反傾銷措施”,這似乎是某種以牙還牙。
根據歐盟關稅計劃,在上海生產的特斯拉汽車在原有的10%的中國進口電動車關稅基礎上,還需額外繳納7.8%的附加稅。
比亞迪面臨17%的附加稅,吉利面臨18.8%的附加稅,上汽面臨35.3%的附加稅。
德國政府是反對這些措施的五個歐盟成員國之一,它擔心國家製造商會遭到報復。
包括BMW在內的德國汽車旗艦品牌在中國根基牢固,在中國生產某些車型,包括面向歐洲市場的車型。
同樣,美國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在其上海工廠生產其著名的Model 3並出口到歐洲。
BMW表示,希望透過談判達成政治協議,並補充說「避免最終只會兩敗俱傷的貿易衝突很重要」。
特斯拉老闆馬斯克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重要盟友和顧問。自去年11月當選以來,川普威脅要對包括歐盟和中國在內的盟友和競爭對手徵收額外的關稅,導致全球貿易緊張局勢飆升。
五家製造商上周向歐盟法院下級法庭--普通法院(General Court)--提起了訴訟。
這些訴訟列在該機構的網站上,但未提供任何其他細節。
吉爾向法新社證實,這些訴訟與歐盟的新關稅有關。
歐洲汽車業僱用了1,300多萬人,約佔歐盟GDP的7%。
近年來,中國電動車在歐盟的市佔率激增,從2020年的不到2%上升到2024年第二季的14%。
包括特斯拉等外國品牌生產的汽車在內的中國製造汽車的份額也從同期的3.5% 上升到27.2%。
歐洲汽車產業的執行長和歐盟官員預計將於星期四在歐盟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主持的新倡議的首次會議上討論該行業的困境。
(本文依據了法新社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