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維持台海現狀符合美國印太利益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 維持台海現狀符合美國印太利益

美烏兩國元首在白宮談崩了後,引發國際觀察家關切,台灣未來恐繼烏克蘭後,成為美國的”棄子“。對此,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星期一(3月3日)強調,維護印太和平與台海現狀,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台灣也會強化自身國防,並在此基礎上與美國合作,以實力維護台海和平。

台灣國防部週一舉辦媒體茶敘,顧立雄在回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提問時坦言,國際局勢變化越來越快速且詭譎,台灣已深刻體認到國際政治”不能只談價值,不談國家利益“。

他表示,就國家利益研判,美國不可能從印太地區撤軍,因為無論從經濟成長、地緣政治或軍事安全等層面而言,印太地區都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顧立雄:台美合作,以嚇阻、實力取得和平

顧立雄引述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薩繆爾·帕帕羅(Adm. Samuel Paparo)的說法稱,人工智能模擬顯示,一旦西太平洋發生戰爭,即使美國未直接參戰,單在美國本土就將有超過百萬人因戰事重挫經濟而受害。

萬一中共奪取台灣,同處在第一島鏈上的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等周邊國家也將捲入中國主權聲索所引爆的衝突,因此,維護印太區域和平與台海現狀,是台、美和亞洲鄰國共同的利益所在,而台、美雙方也已取得共識,即以強化軍事嚇阻、實力來維護台海和平。

顧立雄說:“它(中國)的擴張主義、極權的擴張主義,會因為這樣(奪取台灣而)停止?不會,所以我不認為,美國可以忍受失去印太(地區),美國跟我們(台灣)相關的這些交流合作,也都是基於這個基礎之上來進行。”

台灣提升國防預算擴大實戰化操演

顧立雄強調,台灣軍方持續強化從基層官兵到整體防衛作戰的訓練,包括新兵入伍訓時、新增手槍、機槍實彈射擊及反裝甲武器、無人機的基本操作,以強化單兵的戰鬥能力。

他說,台灣今年度的”漢光41號“演習也將新增聯合資訊及電子作戰、立即備戰、整體空中及飛彈防禦等五項聯合作戰操演,且演習天數也將隨之延長。整體而言,台灣的建軍規劃將著重四大面向,包括建構不對稱作戰、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與厚植灰色地帶應處的能量,也將具體落實無人系統及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的軍事應用。

顧立雄強調,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與中國不斷升高的敵情威脅,台灣“不能把和平寄託在別人的善意上,以實力謀和平才能獲得真和平”,因此,台灣總統賴清德已宣示,將編制特別預算,把台灣國防預算對國民生產總值(GDP)的佔比拉高到3%。

學者:台灣強化國防刻不容緩

對此,軍事專家認為,台灣加大國防開支,不僅是回應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要求,也確實符合自身安全所需。

位於新北市的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台灣政策圈對於美國將要求台灣增加軍費、軍備,早有共識。因此,台灣增強單兵訓練,提升國防預算等作為,除意在贏得美國政府對於台灣提升自我防衛決心的信任外,也是台灣面對中國激增的文攻武嚇時,確須提升嚇阻力。

例如,解放軍2月26日無預警宣佈,已在南台灣屏東外海的40海浬處劃定實彈射擊演習區域,顯示中共對台威脅急劇上升。

在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也認為,台灣軍方的訓練科目近期確有提升,但相應的演訓驗證仍有待加強,以今年的漢光演習為例,台灣軍方將首次擴大演練後備旅的動員編成,總動員兵力恐達2400人將是一人重大轉變。

舒孝煌告訴美國之音:”人家(解放軍)都在由演轉戰(提升攻台速度)的時候,萬一我們平戰的轉換跟結合不順暢,真正發生戰爭時的動員可能還是有一段差距,那你(台灣)做一個非常大規模的演習驗證,包括後備動員、保衛中樞、保衛中樞、保衛基礎設施等,都是有必要的。“

台灣學者:台日韓科技實力有助於美國國家利益

馬準威也認同顧立雄對美國之印太利益的評估。

他說,俄烏戰場距離美國,中間還隔著許多歐陸國家,但在西太平洋,中國一旦佔領台灣,代表已突破第一島鏈,就將直接與部署在關島或外海的美軍航母編隊短兵相接,因此,台灣與烏克蘭的戰略地位確有差距。

在此前提下,無論從地緣戰略或經濟利益來看,他說,台灣具有一定份量,美國都不會輕易”交易“給中國。

馬準威說:“這是一個理性的計算,台灣又是一個大籌碼,我(美國)何必現在交換?所以對美國來講,這不是一個好生意,特朗普就不會做。”

舒孝煌則認為,一旦俄烏戰爭結束後,美中兩強對峙的格局將更激烈,且不同於冷戰時期,如今美中的科技與貿易競爭更為複雜,且第一島鏈沿線的貿易夥伴,如日本、南韓跟台灣的科技實力都位居世界前列,因此,就國家利益而言,印太地區對美國的核心利益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