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下 中國商品如何透過隱秘通道避開關稅流入美國?

美國加州一座倉庫内儲有標示“中國製造”的貨物。

Berwick Offray是北美最大的絲帶製造商之一。作為一家位於賓州貝里克的美國公司,他們一直致力於將所有的流水線都位於美國境內。

“我們致力於提供美國製造的產品,”這家公司的簡介寫道,“我們的絲帶和蝴蝶結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貝里克擠壓、切割和精加工。單面緞帶、雙面緞帶、羅緞帶和許多其他款式的絲帶在南卡羅來納州里斯維爾編織。染色和精加工過程在馬裡蘭州的黑格斯敦進行。”

Berwick Offray所有的流水線都位於美國境內。

這家美國絲帶生產商最大的競爭對手,即來自中國的便宜的同類產品。該公司最近起訴另一家進口中國絲帶的進口商TriMar Ribbons,並表示他們在進口中國絲帶時透過從印度轉運這些產品而規避關稅。目前,美國對來自中國的同類產品徵收反傾銷稅以及反補貼稅令。

2月3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對此發布了將對此案進行初步調查的通知。 “目前的指控稱TriMar透過印度轉運,從中國進口絲帶進入美國,且在入境時未申報正確的原產國。” 通知指出。

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在其第一任期對中國進口商品施加高額關稅,意味著大多數從中國進入美國的產品都要根據申報原產國是中國而支付額外的關稅。於是,不斷有美國進口商與中國出口商試圖透過第三國轉運的方式,即在中轉國進行重新包裝或加工,在申報中改用原產國而規避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

透過逃避關稅,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可以保持低價,從而使得美國生產商處於不利的地位。

代表Berwick Offray的國際貿易專家、Buchanan Ingersoll&Rooney律師事務所律師丹尼爾·皮卡德(Daniel Pickard)告訴美國之音,這類透過“轉運”而逃避關稅的案件不在少數。

“我們協助多家客戶向美國邊境保護局提交針對從中國轉運至泰國、印度和加拿大等第三國的產品進口商的指控。我們的客戶通常是美國製造商,他們大多生產與逃避關稅的中國產品競爭的產品。” 皮卡德告訴美國之音。

他說,中國進口產品逃避合法關稅的詐欺行為幾乎涉及各行各業。根據CBP的數據,目前有221起涉及中國製造的產品被認為涉及轉運逃稅的調查。

CBP目前有221宗涉及中國製造的產品被認為涉及轉運逃稅的調查。

隨著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到來,以及他對關稅的倚重,預計,這樣的事情還會出現。 當川普星期六(2月22日)下午在首都華盛頓近郊國家港舉行的年度保守派政治行動大會(CPAC)上發表演說時,再次強調了他的關稅政策。他表示,他要透過加徵關稅,結束美國長期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不公平對待。

甚麼是轉運和海關詐欺?

關稅稅率會因為原產國(COO, country of origin )而有很大差異。美國進口商必須在海關入境表格上對此進行申報。

“轉運”是一種海關詐欺形式,也就是在貨物進口到美國之前先在第三國進行中轉,使得進口商得以謊報“原產國”,從而逃避合法繳納的關稅。

轉運的貨物可能中轉國進行重新包裝或加工,接著被貼上中轉地國產品的標籤,並以此稱這些貨物在中轉國發生了“實質的轉變”。

當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對商品的關稅稅率判定時,實質性的轉變是一個關鍵概念,主要用於確定一個商品是否通過加工或製造變成了一個“全新的、具有不同性質、用途或形態的產品”,從而被視為不同的商品而獲得不同的稅率或分類。

舉例來說,這可能是一塊未加工的鋼鐵透過鍛造變成汽車零件,或是紡織品變成服裝,或是原油加工成為石油產品……都屬於實質轉變的範疇,產品將適用不同的稅率。

但在上述案件中,轉運的絲帶僅是透過第三國,改換上中轉地的標籤並稱其發生實質上的轉變,實際上屬於海關詐欺。

特朗普總統2月4日宣布對中國產品額外施加10%的關稅。 2月11日,特朗普總統又宣佈對進口鋼材和鋁施加25%的關稅,而中國是這兩種原料的生產大國。

貿易專家認為,轉運對於中國生產的商品來說尤其普遍,許多類別的商品都需要交付高關稅。中國出口商,以及美國進口商則會想方設法避稅。

皮卡德律師說,業內律所看到了在許多行業都受到了這種非法避稅行為的影響。 「當然,當貨物更小時,實施這種非法避稅來得更加容易。」他告訴美國之音。

美國加強審查力度,打擊海關欺詐

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任駐華大使的特里•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說:“特朗普總統希望與所有國家都有公平的貿易,但特別是與中國。”

自從第一個任期以來,特朗普多次強調美中貿易關係不公平,認為中國透過強迫技術轉移以及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等不正當手段,導緻美國在全球市場上處於不利地位。

特朗普在2018年對中國打響貿易戰,包括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來改變這種不公平的做法。而有了關稅,也就有了這些規避關稅的辦法。

美國國會也對這些行為也有所注意。 1月31日,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里克·斯科特(Rick Scott)提交名為《停止戰略對手逃稅行為》( Stopping Adversarial Tariff Evasion Act ), 旨在透過加強針對外國實體逃稅的執法機制,堵住中國製造商經常用來逃避繳納關稅的漏洞。

去年12月,愛奧華州聯邦眾議員阿什利·辛森(Ashley Hinson)提出法案,要求中國對關稅逃稅行為負責。該法案將成立一個工作小組來處理與貿易有關的犯罪,並要求司法部長提交一份關於司法部打擊此類犯罪努力的年度報告。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The 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高級分析師賈揚特·梅農(Jayant Menon)認為,在特朗普總統任期內,將看到更多針對擁有中國成份的產品的檢查。

“鑑於全球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全球供應鏈下的廣泛生產,如今越來越難以確定產品的真正產地,但加強審查有助於識別產品的原產地。如果美國懷疑有規避企圖,無論通過合法或是非法途徑,整個第三國可能會受到新關稅的懲罰。” 他透過郵件告訴美國之音。

美國海關和邊境執法局的線上貿易違約報告工具。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在回覆美國之音的詢問時說,CBP定期調查試圖逃避對進口商品納稅的進口商。

“CBP希望相關貿易方用線上貿易違約報告工具來披露可能的貿易違規行為。該工具旨在簡化向CBP和國土安全調查局提交指控的流程。”CBP在給美國之音的郵件中說。國際貿易律師皮卡德希望更多的美國製造商能在這方面得到公平的對待。

“我們預計CBP將加強對涉及中國產品的海關欺詐行為的執法力度。我們特別期望看到更多根據《執法和保護法》(Enforce and Protect Act涉及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令)進行的調查,但我們也期望看到更多涉及非法逃避301條款義務的執法案件。” 他說。

他補充說,業內許多人希望能夠開始看到更多針對這些問題的刑事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