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之音(VOA)取得的一份內部文件,美國在中國共產黨(CCP)與中國人民之間劃出明確區隔,為華盛頓把北京的政府-而不是廣大民眾-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定下基調。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VOA獨家:美國務院內部指導文件區分中共與中國人民
這項做法基本上與美國國務院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第一屆政府晚期的公開訊息一致。
在最近發出的與中國相關術語指導文件中,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指示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各崗位,在使用形容詞“Chinese”(中國的/中國人)有可能暗含對更廣義的中國人民、文化或語言的負面意思時,需使用更為具體的描述,並避免使用“Chinese”。
在做出這些最新指示之前,美國國務院網站在提到中國政府時,刪除了“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提法,如今的一份事實清單只是簡單地將該國稱為“China”(中國)。
這份內部文件指示美國國務院在公開演說或新聞稿中討論政府行為時,使用“CCP”(中共),這是認識到中共對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其他許多決定擁有最終權威。
然而,根據這份備忘錄,在描述中國的惡意行為時,這份文件建議不要把“Chinese”當作形容詞來使用,防止造成美國政府把這些行為歸咎於中國人民的感覺。
文件也建議美國避免使用反映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意識形態的字詞。
按照這項指示,習近平應被稱為共產黨的“General Secretary”(總書記),而不是“President”(總統/國家主席),這反映黨大於政府-這項做法大致與前國務卿麥克·蓬佩奧(Mike Pompeo)的做法相一致。
在這份內部指導文件中,盧比奧重申了國務院有關美國對中國政策的事實清單所做的強調,也就是,美國將按照“對等和公平”原則處理與中國的關係。
此外,美國國務院應避免使用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時期的詞彙來概述,例如“投資-協調-競爭”和“負責任地管理”美中關係。
在北京,中國官員對美國國務院對事實清單所做的修改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指責美方“鼓譟所謂中美戰略競爭”。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星期一的例行記者會上說,在盧比奧最近接受媒體採訪後,中國“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北京認為這些言論“充斥冷戰思維”。
在華盛頓,分析人士說,美國國務院在其網站上對政策描述進行修改並非異乎尋常,這種事情在新政府上任後經常發生。
位於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實力計畫(China Power Project)副主任布萊恩‧哈特(Brian Hart)表示:“我們仍在觀望(特朗普)政府究竟”如何制定其更廣泛的中國戰略。但是,在該中心星期一主辦的一次討論中,他提到,在政府更迭過渡期間,官方網站更新是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