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賴清德最近致函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呼籲國際組織不應再以任何政治因素排除台灣。賴清德也表示,“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
美國首都首都華盛頓消防局長約翰·唐納利(John Donnelly)星期四(1月30日)表示,星期三晚間在華盛頓羅納德·雷根(Ronald Reagan)國家機場上空發生的民航客機與軍用直升機相撞事故發生後,救援人員在事故現場已經搜尋到28具遺體,其中27具遺體是旅客,來自撞機後墜河的客機,另一具遺體來自軍用無人機。
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星期四(1月30日)表示,他準備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舉行會晤,以便討論兩國包括移民政策在內的一系列問題。
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星期四(1月30日)向中國提議,如果北京在南中國海爭議海域停止對菲律賓的“侵略和脅迫行為”,他就會移除美國部署在菲律賓的一套中程彈道飛彈系統。
南韓檢察官星期日(1月26日)以“涉嫌帶頭發動叛亂”為由對被彈劾的總統尹錫悅提出正式起訴。尹錫悅是南韓憲政史上現任總統被逮捕的第一人,現在又成為南韓遭正式起訴的第一位現任總統。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週末呼籲埃及和約旦接納更多的加沙巴勒斯坦人,臨時或長期的安排都可以,強調“我們需要整個清場”。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星期六(1月25日)表示,美中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繳納的會費太不成比例,如果中國增加其繳納的會費,他也許會考慮讓美國重新加入世衛組織。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星期六(1月25日)在新德里與正在印度進行國事訪問的印尼總統普拉博沃·蘇比延多(Prabowo Subianto)舉行雙邊高峰會晤,兩國簽署一系列涉及衛生、國防、數位技術和海洋事務領域的合作協議,以求擴大和深化兩國互利合作關係。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名譽主席麥克·麥考爾(Mike McCaul)表示,俄軍在烏克蘭大肆綁架挾持兒童並將他們強制送往俄羅斯進行洗腦,受害兒童的數量超過了20萬人。
哈馬斯武裝份子星期六(1月25日)在加沙將四名被挾持為人質的以色列女兵在眾多巴勒斯坦人圍觀下移交給國際紅十字會,而以色列也將在當天較晚時候依雙方達成的一項脆弱的加沙停火協議,釋放200名被監禁或扣押的巴勒斯坦人。
台灣行政院院長卓榮泰星期四(1月23日)指責由台灣兩大在野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掌控的立法院本星期大幅刪減和凍結行政院提出的今年度中央政府預算,稱其為“自殺式刪減”,並公開表示會考慮要求立法院對預算案做“複議”。
就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著力推動結束俄烏戰爭的時候,來自俄羅斯的消息說,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對這場戰爭對俄羅斯經濟的扭曲和拖累的憂慮日益加深。
週三在洛杉磯北部爆發的一場新的山火迅速擴大到9,400多英畝(約38平方公里)。強風和乾燥的灌木叢助長了火勢的蔓延,迫使當局對超過3.1萬人下達強制撤離令。
菲律賓司法部長克里斯平·雷穆拉(Crispin Remulla)星期四(1月23日)表示,馬尼拉很快就選擇一個國際法律平台上再次就中國在南中國海對海洋環境造成的破壞提出訴訟。
四年前華盛頓「國會山騷亂」的部分被定罪判刑的參與者在美國新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宣誓就職並簽署豁免行政命令之後,於星期二(1月21日)開始陸續出獄。路透社指出,特朗普簽署的大量行政命令顯示,他執意在美國推動快速而激進的變革。
美國新任國務卿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星期二(1月21日)在華盛頓主持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這不僅是魯比奧首次以國務卿身份主持重要的外交活動,也是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宣誓就職後,美國舉辦的一場重要的國際安全會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二(1月21日)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舉行了一次視頻會晤,雙方除了互致新年祝福外,還承諾要進一步“深化戰略協作,”“堅定相互支持」。
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星期一(1月20日)在華盛頓國會大廈的圓形大廳正式宣誓就職,並承諾要為美國開創一個“黃金時代”。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星期一(1月20日)在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宣誓就職幾個小時前向他表示祝賀,並稱他對與美國新政府對話討論烏克蘭以及核武問題持開放態度。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星期一(1月20日)正午將宣誓就職,開啟他歷史性的第二總統任期,而他在隨後發表的就職演說中將呼喚美國開展“常理革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