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星期一(1月30日)表示,莫斯科希望將俄中關係推向“新的水平”,俄方也期待著與中國高層官員舉行面對面的會晤。根據俄羅斯報紙的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王毅將在下個月訪問莫斯科。
斐濟總理西蒂韋尼·蘭布卡(Sitiveni Rabuka)星期四(1月26日)表示,斐濟新政府將廢除與中國簽署的警務合作諒解備忘錄(MOU),同時也將終止中國派遣的國家安全人員在斐濟警察部隊中的工作。
日本政府星期五(1月27日)宣布,將進一步強化對俄羅斯的制裁,以作為對俄軍在烏克蘭發動最新一輪大規模導彈襲擊的回應。
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星期五(1月27日)證實,有五位中國公民在本週一發生在加州半月灣市的農場槍擊案中喪生。
總部位於紐約的人權組織《人權觀察》星期四(1月26日)發表聲明,呼籲中國當局立即釋放因參與去年11月“白紙抗議”活動而被捕的幾十位示威者並撤銷對他們的所有指控。 《人權觀察》還呼籲中國政府停止騷擾示威者的律師和朋友,停止在社媒上檢查與示威相關的訊息。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率領全體閣員總辭之後,農曆新年期間一直在為組建新的執政團隊而努力,繼確定前副總統陳建仁出任新閣揆之後,又陸續任命了一些重要部會的首長。其中曾經留學英國、並在蘇貞昌內閣中擔任過外交部次長的蔡明彥被任命為新的國安局長受到外媒的特別關注。
法國財政部長佈呂諾·勒梅爾(Bruno Le Maire)星期五(1月20日)表示,歐洲不應被美中對峙牽連其中,而是應該自己走出一條自己的加強經濟關係的道路。
以為蘋果手機代工而享譽國際的台灣鴻海集團因為未經許可擅自轉投資中國的紫光集團,星期四(1月19日)被台灣經濟部投資審查委員會罰款新台幣1000萬元(約合33萬美元)。由於當局在對此事的調查過程中,鴻海集團一直全力配合,因此此項處罰被視為從輕發落。
世界維吾爾人代表大會(WUC)起訴並指控英國相關政府部門在調查從新疆進口涉嫌與強迫勞動有關的棉花等產品方面存在失職行為的案子星期五(1月20日)被倫敦高等法院的駁回。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星期四(1月19日)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對澳籍華裔網絡作家楊恆均被控的間諜案在中國一再拖延、遲遲不能結案“深感困擾”,而楊恆均的一名支持者透露說,楊恆均至少會被關押至今年四月。
烏克蘭星期四(1月19日)呼籲西方盟友提供坦克,以幫助烏克蘭部隊與它所說的“在兵員、武器和軍事裝備數量上佔有實質性優勢的”俄羅斯部隊進行作戰。
中國政府預定於下週二(1月17日)公佈2022年中國人口狀況,而一些人口學家估計中國的人口在2022年就非常有可能已出現自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導致的大饑荒以來首次的人口“負增長”。這一歷史性的變化不僅對中國的國計民生產生重大影響,而且這些影響也將波及全球經濟和國際秩序的變化與發展。
世界半導體行業的龍頭老大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星期四(1月12日)表示,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營收6255億元新台幣(約合206億美元),同比增長42.8%;公司第四季度淨利潤為2959億元新台幣(約合97億美元),同比增長78%,超出市場預期。
泰國公共衛生部長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星期一(1月9日)表示,泰國政府已經取消了周末宣布的一項要求入境旅客出示疫苗接種證明的防疫政策,理由是中國和全球其他國家已經擁有足夠的免疫水平。
美國《防務新聞》(Breaking Defense)報導說,美國國會兩位重量級參議員就美國依據2021年9月與英國和澳大利亞達成的“奧庫斯”(AUKUS)三邊安全協議,向澳大利亞提供核潛艇一事表達關切,強調該協議無視“目前的實際”,有可能讓美國的造船能力緊繃到“斷裂”的程度。
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星期五(1月6日)表示,台灣基於人道考量,提出援助中國大陸防疫的問題,已經由主管機關衛福部透過兩岸協議管道,向大陸有關部門表達積極協助的意願,但是台灣實際以何種方式提供協助,仍需大陸方面的回應。
由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的俄軍在烏克蘭單方面停火星期五(12月6日)正式生效,但是在停火生效前的幾個小時中,雙方不僅戰事不斷,而且基輔還指責俄羅斯所謂的停火完全是個詭計。
在台海緊張局勢持續升高之際,台灣軍隊內部再次爆發涉及中國大陸的間諜案。一位退役台灣空軍上校被中國間諜機構收買後,在台灣軍中建立組織,並招募另外現役校級軍官六人,刺探台灣的軍情和機密提供給大陸。目前檢方聲請法院羈押其中四人獲准,其餘三人則交保候審。
南韓總統尹錫悅星期三(12月28日)表示,儘管北韓擁有核武,但它的任何挑釁都必須遭到毫不猶豫的反擊。
歷時七天的中國與俄羅斯海軍聯合軍事演習星期二(12月27日)在東中國海某海域結束。俄羅斯國防部表示,聯合演習期間,兩國海軍的演練科目包括使用火箭深彈捕捉敵方的潛艇以及海上對艦火砲射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