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科比在回應中國新發佈的2023年地圖時表示,美國將繼續反擊北京的“虛假海洋主張”,該地圖引起了印度、越南、台灣、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不滿。
美國、日本和南韓領導人星期五(8月18日)結束了他們在美國總統度假地戴維營舉行的三國峰會,加強了新建立的三邊合作夥伴關係,並誓言在地區危機期間做出三邊聯合回應,並聚焦來自中國和北韓的威脅。
拜登行政當局雖然在世界舞台上外交孤立莫斯科,不過,在北極這個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地理區域之一,卻支持在技術層級與俄羅斯重建合作的努力。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結束歐洲三國之行之際發表了一份支持北約的響亮聲明,試圖緩解歐洲對美國政府更迭將意味著華盛頓與其跨大西洋盟友關係面臨不確定性的擔憂。
美國正在界定北約與印太地區接觸的界限,並表示,北約集團對中國構成的挑戰的關注並不表明有意邀請亞洲國家入盟。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對他所說的歷史性的北約峰會做出總結,樂觀地表達了支持烏克蘭的決心,並向莫斯科發出嚴厲警告。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的兩天峰會期間,盟國重新宣示了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支持,但是沒有按照烏克蘭所希望的那樣給出明確的入盟時間線。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星期二(7月11日)說,今年的北約峰會代表著“歷史性的時刻”。目前,北約正在為聯盟擴展做準備,同時還在應對有關發生在烏克蘭的消耗戰的各種問題。
美國總統拜登在倫敦會見英國首相辛偉誠(又譯蘇納克 Rishi Sunak)後,正在立陶宛維爾紐斯參加北約峰會。儘管包括英國在內的123個國家禁止使用集束彈藥,但華盛頓宣布將向烏克蘭運送集束彈藥,這給他們的會面蒙上陰影。
美國總統拜登週日在前往立陶宛參加維爾紐斯北約峰會的途中在倫敦停留一夜,但由於土耳其的持續反對,北約不太可能歡迎瑞典成為其第32個成員國。
烏克蘭戰爭仍看不到盡頭,俄羅斯依舊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最大且最直接的威脅。不過,下週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的北約峰會上,來自中國的安全挑戰也將佔據關鍵議程項目。
在2024年競選連任之前,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正在試圖證明,他的“自下而上和自中而外發展經濟”的政策成功抑制了通貨膨脹並降低了失業率。
喬·拜登(Joe Biden)總統週四(6月22日)對他本週早些時候發表的評論進行了加倍的強調,他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比作是獨裁者。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比作獨裁者,招致北京尖銳批評,但是,美國沒有收回這番評論。在拜登做出這番表示的一天前,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問了中國,以修復雙邊關係。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本週在亞洲展開外交閃電戰,週四先和日本與韓國的國安官員舉行三邊會議,週五將會見日本和菲律賓國安官員,這也是美日菲國安官員首次的三方接觸。
據白宮表示,莫斯科不僅得到了數百架伊朗無人機,而且還在與伊朗合作,在俄境內生產無人機,這是兩國加深軍事合作的跡象。
美國總統喬拜登和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又譯蘇納克)星期四在白宮宣佈建立經濟夥伴關係,重點是能源轉型和關鍵技術。 他們並且誓言繼續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
中國和俄羅斯軍機週二(6月6日)進入韓國位於朝鮮半島南部和東部的防空識別區(ADIZ)後,韓國緊急起飛戰鬥機。在此之前,美國和中國軍隊先後在南中國海和台灣海峽兩次危險相遇。
在進行了幾個星期的艱難談判後,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星期五(6月2日)晚間就《財政責任法案》(Fiscal Responsibility Act)的通過發表講話,強調了他與共和黨人達成兩黨共識的能力。在拜登2024年競選連任期間,這肯定將會是他再度凸顯的一個主題。
美國總統拜登星期六在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會議間隙與其他三位國家元首舉行了四方安全對話領導人峰會。
美國總統拜登星期日在日本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南韓總統尹錫悅舉行了三方會議,這表明美國在亞洲的兩個最親密盟友之間的關係正在升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