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中国近期几乎同一时段在印太区域集结盟友开展一系列军事演习,节奏密集,规模空前。军事专家认为,美国持续扩大印太军演的数量和复杂性,旨在增强互操作性和威慑中国武攻台湾,但是很难改变中国的挑衅行为和战争野心。美國和中國近期幾乎同時段在印太區域集結盟友開展一系列軍事演習,節奏密集,規模空前。軍事專家認為,美國持續擴大印太軍演的數量和復雜性,旨在增強互操作性和威懾中國武攻台灣,但是很難改變中國的挑釁行為和戰爭野心。
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週三(7月26日)抵達巴布亞新幾內亞(簡稱“巴新”),成為第一位訪問這個島國的美國國防部長。預計兩國將討論防務合作協議簽署後的下一步行動。
美國研究人員發佈報告指出,中國不斷擴建井基洲際導彈力量,可能會向基於預警發射的高戒備狀態發展。而且,中國總體部署的核力量將越來越與其公開聲稱的核政策不一致,新建的核資產將為其未來更加挑釁性地運用核武器提供方便。
為了在遠程打擊火力方面與中國公平競爭,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和愛荷華州聯邦共和黨參議員恩斯特(Joni Ernst)日前撰文,呼籲五角大樓制定一項抑制中國導彈優勢的戰略,制定操作環太平洋火力的規則,在整個太平洋區域部署可信的和可負擔的戰鬥力,削弱中國的主場優勢。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和其他九名共和黨籍眾議員6月27日致函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拜登政府不應續簽將於8月27日到期的《美中科技合作協定》,稱該協議被中國用來推進其軍事目標。
近日中國在古巴設立軍事設施的計劃以及存在多年的竊聽站被披露後引發軒然大波。軍事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可能將古巴變為情報樞紐,而且在更廣泛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經濟、情報和軍事活動正在顯著威脅美國的利益和領導力, 解放軍甚至可能在台海衝突中利用拉美國家的地理優勢和基礎設施來干擾美軍行動和打擊美國本土,美國應該在外交手段之外作出強有力的回應。
印度總理莫迪星期二(6月20日)抵達紐約,開始他對美國的國事訪問。預計莫迪此行將聚焦在國防和關鍵科技與美國的合作,美印兩國有望達成多項協議。美國亦有可能突破性地向非盟國分享敏感的尖端軍事技術。軍事專家認為,美國的武器和技術轉讓將有助於印度應對中國構成的愈發嚴峻的安全威脅,而一個更強大的印度也會為充滿潛在衝突的印太地區提供壓艙石的作用。
習近平上台之後一直推動深化練兵備戰,深化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加強經濟內循環為國際制裁做準備,近日更強調“極限思維”和“極端情況”。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尋求穩定美中關係之際,軍事專家警告說,習近平的備戰指示和解放軍增加大膽挑釁美軍的行動並非偶然,而是旨在測試美軍交戰規則和意志,以便加快武統台灣的進程,美國需要在經濟和軍事上做好應對衝突的準備。
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本周到訪該國時表示,沙特仍然與美國保持強健的安全夥伴關係,但與中國的合作可能也會加強。軍事專家認為,隨著伊朗構成的安全威脅不斷提升以及美國的焦點轉向印太地區,中東國家可能會隨之調整安全架構和外交政策。雖然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會集中在能源、經濟和外交領域,但美國也需謹防中國未來在軍事安全領域擴大足跡。
自2020年6月加勒萬河谷的流血衝突之後,中印邊界爭端已持續近三年,且仍無大規模撤軍的跡象。兩國近日更是互相驅逐記者,進一步限縮溝通渠道。軍事專家認為,儘管短期內未必會爆發大規模衝突,中印多輪高層談判有名無實並且在敏感地帶不斷強化軍事存在,提升了擦槍走火的風險,阻滯雙邊關係正常化軌跡。
面臨中國和俄羅斯不斷將深海空間軍事化的威脅,美國正在打造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間諜潛艇,可能將搭載專業的無人水下航行器 (UUV)、遙控潛水器 (ROV) 等工具在海底執行特殊任務。軍事專家認為,中國正在廣泛佈置水下傳感器網絡以監測西太平洋海域美軍活動,美國這款新潛艇將在台海衝突中發揮蒐集情報、執行海底防禦和進攻行動等重要作用。
已持續一年多之久的烏克蘭戰爭為華盛頓和台北籌備和應對未來中國可能發動的武力進攻提供了借鑒經驗但同時也敲響了警鐘,即在戰爭大量消耗美國國防資源的情況下,如何更有效地為台灣提供軍事援助。有國防專家建議,拜登政府需把對台軍售提升到更優先的位置,並通過外國軍事融資、美台聯合生產武器,提前在台儲備彈藥等等多種渠道加速交付關鍵武器並擴大對台軍售範圍。此外,鑑於台灣防禦的緊迫與嚴重性,包括經費、情報資產、政治資本的投入都有待提升。
美日韓三國領導人預計將到日本廣島出席七國集團(G7)首腦峰會並舉行會談,共同應對來自中國、北韓和俄羅斯的安全挑戰。中國對於三邊同盟的可能性保持高度戒備。國際關係專家認為,儘管短期內三國關係不太可能發生質變並正式結盟,但是可以在情報共享、核磋商、台海突發事件等領域深化合作並發展遠程打擊能力。
美國國會眾議院近日進行的台海衝突兵推顯示,開戰一週,雖然中國軍隊損失慘重,但美國和台灣難以阻止解放軍成功登陸台灣。參與兵推的軍事專家建議,美國極需加速生產遠程反艦導彈等關鍵武器,加快軍售交付,加強防空和網絡防禦,與台灣進行聯合軍演,才能在未來的衝突中佔據上風。
繼美國逮捕中國海外秘密警察站人員、重挫中共海外統戰陣線之後,中國政府試圖加大僑務立法努力,籠絡海外僑胞。專家建議,美國等國家需要提高警惕並採取嚴厲措施,以遏制中共操控海外華人,施展影響力的勢頭。
台海一旦開戰,台灣將難擋解放軍空中攻勢?近日美媒援引國防部洩密文件指出,中國空軍將比烏克蘭戰爭中的俄羅斯更有機會在台海衝突中建立早期制空權,遭到台灣國防部反駁。軍事專家認為,台灣空軍面臨地理、數量和整合能力上的多重挑戰,美國極需幫助台灣建立多層次防空和導彈防禦系統,並考慮出售遠程打擊武器,阻止解放軍打擊台灣的關鍵空軍基地。
美國國防承包商近日或將到訪台灣,討論聯合生產武器的計劃,增強台灣防衛能力。軍事專家建議,聯合生產可能比軍售更加快速地滿足台灣的武器需求,雙方應著重發展短程防禦武器,加強台灣本土國防產業的產能和韌性。
從擴大開放軍事基地、“肩並肩”軍演到“2+2”對話,近日美國、菲律賓深化軍事合作的動作不斷。國防專家認為,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扭轉前任的反美政策、積極重振美菲聯盟,向中國釋放威懾信號,減少了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但是菲律賓也有可能會在潛在的台海衝突中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國防部官員近日宣佈大幅提高彈藥產量,但未必可以趕得上烏克蘭戰爭中的彈藥消耗速度。國安專家警告,烏克蘭戰爭也凸顯出美國國防工業基礎在台海戰爭中可能面臨的挑戰,美國亟需評估總體彈藥需求,採取多種舉措提升彈藥生產和國防工業基礎,向中國展示美國能夠在長期消耗戰中向台灣實際投送和補給彈藥及武器系統的能力。
本週三(3月29日),由美國總統拜登組織的第二屆全球民主峰會即將在烏克蘭戰爭以及中國在全球推進威權模式的陰影下召開。美國司法部高官在峰會前夕強調,美國將繼續防禦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專制國家實施跨國鎮壓、施加惡意影響等非法活動,並加大執法力度,避免關鍵技術淪為專制政權的迫害工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