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長藍佛安星期六(10月12日)發佈一系列“財政調節措施”,擬透過擴大發債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化債)、補充國銀資本、穩房市和保民生。對此舉債“禮包”,金融分析人士說,其意圖是為了應對金融風險和經濟崩盤等結構性挑戰,而非額外的景氣刺激對策。因此,中國股民對“財爺”的期待過高,動輒敲碗放水數萬億的救市“胃口”只會催生股市“泡沫”瘋牛,也非主政者所盼。
10月1日,中共迎來建政75週年,但對美籍中國媳婦楊思安(Anne Stevenson-Yang)來說,這種節慶只是為了宣揚國威,無助民生,又維安升級。她說,她若還住在北京,必出城走避。
中國央行星期二(9月24日)推出一籃子的經濟救市方案,包括降準降息、並釋出達人民幣1萬億元(約1400億美元)資金等房貸政策,以期盤活房市,刺激經濟增長。對此“重磅”利好,中國網友一片叫好,但卻少有人表達入市買房的意願。
日本汽車大廠本田(Honda)在中國持續關廠減產,其在華合資企業之一的東風本田汽車(東本)本週傳出將裁員2,000人,由於優退條件較高,引發員工“排隊搶名額」。觀察家說,中國的電動車市成長曲線快、又內捲激烈,外企車廠起步慢,已跟不上產業趨勢,繼韓、法繫車企退場後,這一波接著撤出中國的恐還有日、德系車企。
中國人權律師余文生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簡稱煽動)”一案,星期三(8月28日)在蘇州中級法院開庭。知名維權律師王宇、多位蘇州訪民和10多位各國外交人員一早想入院旁聽,但都被拒之門外。王宇同為律師的丈夫包龍軍告訴美國之音,大批來自重慶、廣州、江蘇等省市的國保和維穩人員齊聚蘇州,大陣仗維穩,除在法院門口拘捕人外,還直接到蘇州高鐵站攔截王宇,將他們強制驅離蘇州。
北京鼎泰豐星期一(8月26日)宣佈,10月底前將結束中國華北地區14家門市的經營,幾乎佔全中國門市的一半,引發兩岸網民嘩然。有中國網友愜惜稱,以後吃不到“最愛的小籠包”,但也有微博網民不以為意。
美國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蒂姆·沃爾茲(Tim Walz)確認出線後,中國官媒星期三(8月7日)多聚焦他在中國教書的經歷,卻避談他對流亡藏人和六四學運的支持。對此,流亡藏人組織和中國六四學運相關的異議人士告訴美國之音,沃爾茲對中國民主有第一手的經驗。如果沃爾茲當選,成為美國第二號領導人,他們對此表示樂觀,也盼他能催生中國的民主教育,雖然未來美國新政府真正落地的對華政策仍有待觀察。
中國擬對10億網民統一核發“網證網號”,並自7月26日起發布管理辦法,徵求公眾意見。對此,近一週來,網友負評不斷,多位學者也大呼反對,如清大教授勞東燕質疑此舉是給網民“安上監視器”。但這些反彈聲浪現已遭當局封殺,被部分網民訌為“拙劣的民主秀”。
巴黎奧運週五(7月26日)開幕,中國網友的「奧運熱」已逐日昇溫,為中國參賽健兒的加油聲也此起彼落。但也有不少網民吐槽,盼當局別再浪費納稅人的錢,藉“舉國體制”培養運動員奪金,因為那“只能給統治者臉上添光圖彩”,他們呼籲,經濟困境下,當局應多關注民生。
中共定於7月15-18日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可能調整中央與地方政府(央地)的收支劃分,讓地方保留較多稅收。對此財稅改革方向,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合理,但未切中要害。他們說,中國景氣低迷之際,唯有減稅才能讓企業和個人有錢投資和消費,刺激經濟;另外還要緊縮財政支出,也應大砍“吃皇糧”的公務員隊伍。
星期二(6月18日)清晨,一艘解放軍094型戰略核潛艇罕見被台灣漁民拍攝到在台灣海峽水面浮航,引發台灣各界熱議。對此,部分軍事專家分析,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正在菲律賓海舉行聯合演習,該潛艇恐為了避免聲紋遭偵獲,才會取道台灣海峽航行。
中國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星期五(6月14日)宣判,社運人士黃雪琴和王建兵因“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分處五年和三年半的有期徒刑,其中,黃雪琴據悉當庭表示要上訴。
七國集團(G7)據傳本週(6月13-15日)召開的元首峰會,將制定軍用人工智能(AI)的開發和使用規則。不過,這套西方主導的規範對中、俄等軍事大國幾乎不具約束力,恐怕才是最大的隱憂,尤其中俄就連美國推動的「負責任使用軍用AI」方案都拒絕簽署。在此前提下,觀察家說,各國野蠻擴張AI軍武的風險恐加劇。他們也形容,致命性AI軍武的開發一如回到了原子彈發明前的“奧本海默時刻”,限武協議刻不容緩。
1989年的天安門屠殺改變了許多六四參與者的人生軌跡,他們當年的訴求,包括民主、反腐敗、解除報禁黨禁等,35年來都證明是全球的主流價值,但中共除拒絕賦權給人民外,還持續打壓六、四一代,就連當年在外地舉布條聲援者都被打成黑戶。
“六四事件”轉眼35載,當年的抗爭者已漸入暮年,他們的二代雖正值父執輩當時站上天安門廣場的年紀,但若期待他們傳承中國民主志業,恐事與願違,因為一代六四人中,有幸“潤”出國者,其二代多成了外國公民,雖認同父母的政治理念,卻與中國少有連結。至於留在中國的六四二代,在“被迫集體失憶六四”下,多噤聲或走避政治,僅有極少數、如來自武漢的張弘遠,子承父志,接棒父親張毅的六四精神,但也因此付出代價。
台灣立法院星期二(5月28日)三讀通過五大職權修法,但擴權爭議引發的朝野對峙和公民抗爭才剛揭開序幕。除了內部政爭效應外,台灣輿論也聚焦外來的“中國因素”,尤其關注中國流亡作家袁紅冰早自2月就提出的警告:“習近平要在台灣立法院佔領制高點”或橋頭堡,從內部分化台灣社會,為武統鋪路。這樣的論述雖不易核實,但近日引發立院場外抗議群眾的熱議卻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商務部接連兩天升級對華為和37家中國實體的制裁禁令,被中國媒體形容為“下黑手”,但部分觀察人士告訴美國之音,美國對中國的科技禁令仍有太多漏洞,尤其對華為的“這一棒太軟”,只不過增加了華為繞道獲取美國芯片或科技的不便而已。 不過,他們也表示,美中芯片戰已涉及兩國的國安保衛,將是一場持久戰。
正在法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6日上午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舉行三邊會談。對於巴黎高峰會的成效,中共黨媒《環球時報》早前發表社評稱,支持歐洲各國展現戰略自主,凸顯習近平此行分化歐洲的意味濃厚。
中國人社部等九部門近日發佈數字人才的3年培育方案,受到官媒熱捧,但部分業界人士和學生告訴美國之音,他們不寄厚望,因為產業技術快速迭代,短期培訓很難改變競爭曲線,且當局監管趨嚴,已不利發展,再加上民企盛行加班文化,加劇人才折損。而學者也憂心,中國發展數字化助長地方政府的“創收執法”,也不利就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