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8月25日),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與以色列的衝突升級。真主黨在星期日凌晨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了數百枚/架火箭、導彈和無人機,以色列軍方表示以軍為了應對真主黨襲擊,出動約100架軍用機空襲黎巴嫩。 与此同时,以色列官员说,在美国的压力下,以色列代表团重返开罗,以恢复挽救停火协议的努力。但分析人士此前指出,由于以色列与哈马斯对停火的要求“根本不相容”,加沙达成停火协议的前景黯淡。另外,他们也认为,很难指望中国会在这一轮加沙停火谈判中发挥任何建设性作用。
美國學者近日發表研究報告警示,中國成功併吞台灣將為美國帶來毀滅性後果,美國政策制訂者必須緊急採取威懾行動。有國安專家認為,儘管台灣對美國來說有異乎尋常的價值,但值得擔憂的是,台灣和美國目前都在集體士氣和心理上準備不足,尚未達成與中共攻台力量決不妥協、背水一戰的社會共識。他們建議,台灣人民極需展現出為保衛家園和民主自由而不惜一戰的錚錚鐵骨和英勇行動,才更有可能說服美國人民相信台灣值得美國為之而戰。
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和哈馬斯武裝組織政治領袖近日相繼被暗殺後,真主黨、哈馬斯、伊朗以及伊朗的代言人都誓言要報復以色列。分析人士指出,中東地區比去年十月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一場毀滅性的區域戰爭。與此同時,美國軍艦和戰鬥機正前往中東和附近地區,以加強美國對以色列防禦的支持。
由美國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兩黨領導層共同成立的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星期一(7月29日)對2022年美國國防戰略(NDS)進行審查後發布報告指出,美國國防戰略“過時”、軍隊結構不合理、美國工業基礎“嚴重不足”,無法同時應對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雙重威脅。報告建議兩黨共同向美國人民發出「戰鬥號令」。
2024年7月20日(星期六)是法輪功「反(中共)迫害」25週年的紀念日。全球各地的法輪功團體在包括美國三藩市、加拿大多倫多、英國倫敦、日本東京、澳大利亞墨爾本以及台灣台北等城市舉行了「反迫害」25週年的遊行和集會。同時,美國國務院發出聲明譴責中共當局侵犯和迫害法輪功修煉者,並表示支持人權和信仰自由。
美國國會眾議院監督與問責委員會的主席詹姆斯·科默(James Comer)在星期三(6月26日)舉行的調查中國共產黨通過發動政治戰來顛覆美國社會的聽證會上表示,美國人民認識到中共對美國構成了嚴重威脅,但許多聯邦政府部門和官員卻不願談論共產主義中國,甚至為中共的行為辯護。這次聽證會聚焦的是中共如何使用多種手段和工具滲透和收買美國聯邦機構、情報界、國際機構和商業圈,以達成「削弱和擊敗美國」的目的。不過委員會邀請作證的是前政府官員,而沒有現任官員。
美國財政部週二(6月25日)宣布對橫跨香港、阿聯酋和馬紹爾群島等地近50個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原因是他們一直充當伊朗軍方的“龐大影子銀行網絡”,為數十億美元的石油收益和其他非法收入洗錢。
美國國會正在研究針對中國無人機壟斷美國市場所帶來的巨大國安風險的限制法案。這使得中國無人機公司在美國的前景變得岌岌可危。美國無人機製造商和國安專家認為, 美國本土的無人機行業正在抓緊歷史機遇,提高產能和速度, 甚至在細分市場上表現出優於大疆無人機的技術和性能。
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挑釁行動持續升級。6月15日起,中國將授予海警部門在緊急情況下,在南中國海有爭議的水域拘留外國公民。與此同時,菲律賓的民調顯示,絕大多數菲律賓人支持對北京採取軍事行動。菲律賓總統不久前也明確劃出“接近戰爭行為”的紅線。有軍事專家說,南中國海愈發展現出比台灣海峽更易觸發美中軍事衝突的趨勢。他們甚至擔心,這可能會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中國拒絕出席本月中旬在瑞士舉辦的烏克蘭和平高峰會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公開指責中國配合俄羅斯破壞和平高峰會。這是烏克蘭總統首次公開批評中國。較早前,他曾表示相信中國是唯一對俄羅斯有影響力的國家,也一直試圖贏得中國的支持。分析家指出,澤連斯基終於意識到繼續拉攏中國已經毫無意義。
流行短視頻社媒平台TikTok星期四(5月23日)出台新的舉措,限制中俄官媒利用其TikTok賬號進行虛假信息傳播和影響力操縱行為。科技專家和國安人士認為,這些舉措只是“隔靴搔癢”。只要TikTok仍由中國公司字節跳動所控制,無法從根本上挫敗中共試圖干擾美國大選和顛覆美國社會秩序的努力。
中國和柬埔寨5月16日在接近有主權爭議的南中國海水域開展為期15天的“金龍-2024”軍事演習。這是自2016年該演習開始以來雙方舉行的最大規模的聯合海陸演習。軍事專家認為,中國在柬埔寨的軍事野心和部署愈發顯露出永久化駐軍趨勢,美國政府需要對此做出強有力的回應。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星期四(5月2日)會晤了來自日本、澳洲和菲律賓的國防部長,並表示四國將考慮進行更多的海上演習。軍事專家認為,雖然印太地區難以成立“北約”(NATO)式的正式多邊軍事聯盟,但是建立靈活的“小多邊”安全架構將有助於有效抵禦中國在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以及台灣海峽的軍事擴張。
西方政府近年來許多立法和倡議活動,包括美國的《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都沒有能夠終結西方所認為的中國政府在新疆持續的種族滅絕以及在當地普遍使用強迫勞動的罪行。在美國國會星期二(4月30日)的一個聽證會上,美國國會議員說,西方企業利用社會審計和所謂的促進“環境、社會和治理”標準來幫助掩蓋和洗刷參與侵犯人權的行為。
中國剛剛主辦了一場海軍論壇,將近30國代表參加。這是中國近期頻繁的軍事外交的一部份。軍事專家指出,中國的軍事外交活動更多是一種外交政策的工具,軍事價值有限。他們也指出,中國在加強與東南亞國家、非洲國家以及俄羅斯的軍事外交的同時,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軍事交流正在減少,令人感到擔憂。
隨著全球安全環境日益複雜,美國正在積極推動其印太盟友與北約深化合作。美國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星期一(4月22日)表示,多個印太國家領導人已表達加強與北約合作的興趣,尤其是在軍事威懾、訊息交流和互操作性等領域。這一舉措旨在應對中俄關係日益緊密的背景下的安全挑戰。
阿根廷新任總統米萊(Javier Milei)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他需在堅持自由主義價值觀和應對經濟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雖然他的反共姿態明顯,但阿根廷與中國的深厚經濟聯繫似乎難以輕易割捨。未來,米萊政府如何在維護國家經濟利益和政治信念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剛加入北約的瑞典最近決定將一名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的中國記者驅逐出境,終身不得再次入境瑞典。有專家認為,中國政府的海外大外宣媒體人員只是中共統戰和情報網絡的冰山一角, 瑞典政府需要及時針對其非法活動進行起訴, 廣泛開展監督和公眾教育行動,系統性地挫敗中共的影響力行動。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大規模入侵引發了北歐地緣政治格局的迅速變化,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最新一輪擴張。 軍事專家建議,北約擴張和俄羅斯戰術層面的挫敗不應讓歐洲陷入錯誤的安全感,北約需要將北歐視為一個整體,制定全新的聯合作戰規劃和應急計劃,並密切監視中國在該地區的活動 。
隨著2027年中國攻台的”戴維森窗口“(Davidson Window)愈發臨近,美國仍可能面臨軍事資源不足以支撐同時與中、俄作戰的困境。有美國國家安全學者建議,如果常規力量無法抵擋中國侵台,美國應考慮先使用核武。但也有批評者擔心,美國對中國首先動用核武的風險過高,且收益不明顯,不如把精力放在維持對北京的嚇阻和採取外交行動。
更多